政大傳院師生學術能量大爆發,多篇論文入選202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!
本院師長、碩博士班同學辛苦耕耘學術之路,學術論文在眾多投稿者中脫穎而出,獲選202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。
本院徐美苓老師、劉慧雯老師、劉昌德老師、施琮仁老師、李怡志老師、張郁敏老師等六位師長獲選社會組論文;博士班學生林怡瑩、劉姝廷、許弘諺、陳慧紋、王悅、張依萍、吳奕均、黃靜妮、謝政育、文楷誠、洪苑真等11人共13篇獲選學生組論文;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學生李雯蒨、羅映青、陳長弘、洪玉潔、張鳳軒、陳瑞達等6人共6篇獲選學生組論文;碩士在職專班陳禹函、柯博晟等2人共4篇獲選學生組論文。
今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以「衝突下的傳播辯證」為主題,2022年世界在經歷俄烏戰爭、臺海對立局勢升溫等影響下,傳播作為一個意義多向的溝通過程,於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傳播如何影響閱聽大眾的認知、態度及行為意向,又如何重構了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各個層面的生活,衝突下的傳播樣態為何,皆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面向。
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將在6月16日(星期五)~6月18日(星期日)於長榮大學舉行為期3天的會期。同時,學會邀請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資訊學院教授汪炳華(Ang Peng Hwa)擔任演講嘉賓,主題為The future of Asia’s battle against online disinformation,精彩可期。歡迎碩博班學生踴躍報名參加一年一度的學術盛會,並給予本院獲選的師生鼓勵與指教。
202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詳細資訊如下,請參考。
【高鐵】
搭乘高鐵抵達臺南高鐵站-轉乘火車前往長榮大學(沙崙火車站-長榮大學站)-步行(5-10分鐘)抵達長榮大學
【火車】
搭乘火車至長榮大學站-步行(5-10分鐘)抵達長榮大學
| 
			 政治大學教師  | 
		||
| 
			 發表人姓名  | 
			
			 論文題目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徐美苓特聘教授  | 
			
			 公眾對能源轉型科技風險問題的感知、傳播型態與政治支持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新聞學系劉慧雯教授  | 
			
			 我說你有問題你就有問題:以語句樹工具討論PTT使用者對功能詞「問題是」的使用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新聞學系劉昌德教授  | 
			
			 平臺化下的新聞專業與勞動: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施琮仁教授  | 
			
			 可以好好說話嗎?不文明言論與線上公民介入的關係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李怡志助理教授  | 
			
			 人工智慧生成圖像工具能否提昇視覺想像力?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廣告系張郁敏教授  | 
			
			 媒介多工如何提升幸福感:認知負荷與心流的連續中介效果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班  | 
		||
| 
			 發表人姓名  | 
			
			 論文題目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新聞博士班 林怡瑩  | 
			
			 真實政治影響假訊息查核與闢謠的因素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班 劉姝廷  | 
			
			 中國科技威權治理何以失靈?以中國 「白紙革命」為例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班 許弘諺 
  | 
			
			 習時期的機構改革與電視劇市場之黨性變化  | 
		|
| 
			 輿情中的「中國」言說分析:以臺灣 2020與2022年選舉為例  | 
		||
| 
			 基於衣襬效應的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 大數據分析—小雞如何成就母雞?  | 
		|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班 陳慧紋  | 
			
			 臺灣視聽媒體平臺管制框架之解構與重建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班 張依萍  | 
			
			 逆全球化下美國媒體的風險敘事,以臺積電設廠美國為例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班 王悅  | 
			
			 Baudrillard理論與「假新聞」:邁向基於象徵交換的事件性分析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生 吳奕均  | 
			
			 新恐怖谷:人機越界理論初探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生 黃靜妮  | 
			
			 共同演出:人機傳播視角下初探人形機器人Pepper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生 文楷誠  | 
			
			 災難新聞現場的空拍機操作:技術實作與法規制度的探討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博士 洪苑真  | 
			
			 「污名」的語言戰場:以疫情「萬華破口」事件為分析對象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新聞博士畢業生 謝政育  | 
			
			 本土化研究取向如何教學?―「自我民族 誌」作為嘗試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碩士班  | 
		||
| 
			 發表人姓名  | 
			
			 論文題目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羅映青  | 
			
			 網路時代的憂鬱症建構:以阿滴自述與網民 回應的交織言說為例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陳瑞達  | 
			
			 戰爭資訊轟炸?以俄烏戰爭探討兩岸風險感知與政治參與之影響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張鳳軒  | 
			
			 臺灣社群論壇原生廣告效果初探—以Dcard為例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洪玉潔  | 
			
			 初探Podcast的廣告態度—以大學生及研究生為例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陳長弘  | 
			
			 論當代網路社會中個體與集體的愛恨交織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畢業生 李雯蒨  | 
			
			 Z 世代音樂名人與創作型音樂人代言廣告之品牌效果初探  | 
		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碩士在職專班 柯博晟  | 
			
			 串流時代下的編劇創作方式:問題分析及對策評選方法設計  | 
		|
| 
			 為何觀看 Vtuber?從街道芭蕾與複雜系統看虛擬偶像的魅力  | 
		||
| 
			 看-機器人的肉身化與女性化的機器人  | 
		||
| 
			 政治大學傳院碩士在職專班陳禹函  | 
			
			 性別差異的「關係」-以調查局女性據點工作為例  | 
		|